相傳明 嘉靖 年間,戚繼光率軍進駐福清平定倭患。為了襲擊敵軍,及時殲滅倭寇,軍中常常不舉火燒飯,而由戚家軍士兵自製北方燒餅當作乾糧。這種燒餅便是福清光餅的原型。後來,兵士們發現燒餅雖可充饑,但多食易上火,不易消化,常發生便秘。
聰明智慧的福清人便在麵團中加進食鹽增加口味,加進鹹可助消化,拍上芝麻可潤胃腸,可去燥火。這種改良了的烤餅成了戚家軍士兵喜愛的乾糧,為戚家軍全殲牛田據點的倭寇立一大功。人們為了紀念戚繼光平倭的業績,便把這種烤餅稱之為繼光餅。
又有一說: 相傳在明朝嘉靖年間,侵寇侵擾福建沿海,戚繼光奉旨率戚家軍入閩抗倭。當時倭患猖獗,戰事不斷,沿途百姓爭相犒勞三軍,但戚家軍軍紀嚴明,不收禮品。福清縣的老百姓就特製了一種中間帶孔的餅,用鹵鹹草串起來,掛在成家軍將士的脖子上,戚繼光深感百姓愛軍心切,又看軍隊也需要便於攜帶的乾糧,就命將土接受了百姓的一片心意。消息傳到福州後,當地百姓製作了一種體積比福清餅小一圈更便於攜帶的餅,用細繩穿起來贈予戚家軍。戚繼光在作戰中見這種餅非常實用,就令伙頭軍如法制作。後來,人們為紀念戚繼光抗倭,就稱小餅為“光餅”,稱大餅為“征東餅”。光餅深受福州人的喜愛。古代文人喜吃光餅,那些進京趕考的舉子路過福州時,都要買許多光餅用作途中乾糧,久而久之,吃了多少光餅就成了衡量舉子們用功程度的代名詞。
現在的馬祖人吃繼光餅,更有諸多花樣,有將炒乾的海苔菜夾在餅中再加上酸辣佐料的苔菜餅,有將芥菜心夾在餅裡的辣菜餅,還有將米粉肉夾在餅裡的夾肉餅等等。以前光餅屈於街頭小吃,不登大雅之堂,如今馬祖人宴桌也擺上了繼光餅。馬祖人在請遠方客人品嘗光餅時,都要自豪地給客人介紹繼光餅的傳說。